外字的起名屬性:
外字的繁體字:外(若無繁體,則顯示本字)
外字的拼音:wài
外字的部首:夕
外字五行屬什么:木
(五行屬木的字大全)
外字用來取名的人多嗎:2,720人次 (每千萬人口)
外字用來取名字好么:吉
外字是否為姓氏:否
外字在康熙字典多少劃:5劃 (姓名筆畫數(shù))
外字在名字里的含義:跟"內(nèi)"、"里"相對。也指疏遠(yuǎn)的,別處的,非正式的。
外字是什么意思:
字源:暫無
外 wài
<名>
(1)名字寄寓了學(xué)識淵博的向往, 不論是取名字是男孩還是女孩的.
(2)又如:外班(指分發(fā)到外省任職的班次);外吏(外臣。指地方官);外鎮(zhèn)(鎮(zhèn)守邊關(guān)要塞的將帥);外藩(有封地的諸侯王);外補(bǔ)(道員的缺分,原則上由中央任命,但也規(guī)定了幾個(gè)缺位,由外省督撫呈請任用)
(3)表面 [surface;face;outside appearance]
(4)母親、妻子、姐妹或兒女方面的(指親屬) [(relatives) of one's mother,sisters or daughters]
(5)又如:外郎(官名。宋元時(shí)亦稱衙門書吏);外朝(指在外朝參政諸官。后泛指朝臣)
(6)外物。亦謂視為外物。身外之物,多指利欲功名之類;亦指外界的人或事物 [external things]。如:外欲(指外界的誘惑);外情(受外界事物觸動(dòng)而生之情);外蓋衣服(穿在外面的罩衣);外境(指外界事物);外誘(外界事物的誘惑);外論(外界的議論);外議(外界的輿論)
(7)以外 [beyond;outside]
(8)又如:外役(在外服役);外奔(逃亡國外,逃離本陣營,投奔他方);外府(外地);外路和尚(從外地來的和尚。即行腳僧)
(9)指地方官。亦謂京官調(diào)任地方官 [local officcials]
(10)指外廷臣僚 [minister outside court]
(11)佛教稱其他宗教、思想為外,自稱為內(nèi) [other]。如:外道(佛教稱本教以外的宗教及思想)
(12)(會(huì)意。從夕,從卜。通常在白天占卜,如在夜里占卜,表明邊疆(外)有事。又有人說,因?yàn)橐谕膺^夜,故要卜問吉兇。本義:外面;外部)
(13)又如:外作(正業(yè)之外的事);外郡(京都以外的州郡);外埠(本地以外的城鎮(zhèn));外境(國境以外的地區(qū))
(14)古代妻子對丈夫的稱呼 [husband]
(15)外來的 [foreign]
(16)同本義。與“內(nèi)”或“里”相對 [outside;outer]
(17)又如:外氏(外祖父母家);外祖(外祖父);外外(外甥);外外姐姐(外甥媳婦);外家(岳父家);外孝(屬于母族、妻族或出嫁姐妹等方面的);外大父(外祖父);外王父(外祖父);外王母(外祖母)
(18)外表;儀表 [appearance]
(19)又如:外象包皮(指善惡美丑表現(xiàn)在身上,行動(dòng)語言表現(xiàn)在外表上);外表(人的外貌儀表);外秀(外表俊秀);外和(外表和氣);外化(外表的變化);外方內(nèi)圓(謂外表正直,內(nèi)心圓滑);外視(外觀、外表)
(20)外國 [foreign country]。如:外為中用
(21)外地;異鄉(xiāng) [province;another part of the country]
(22)傳統(tǒng)戲曲腳色行當(dāng) [wai]
(23)又如:外刑(施于身體表面的刑罰);外像(表面現(xiàn)象);外局(表面上);外合里表(表里不一);外見(顯現(xiàn)于外);外揚(yáng)(顯現(xiàn)于外);外意(文字描繪的表面意義);外營(外層營壘)
(24)指男子。亦指男寵,男色 [man]。如:外色(男色);外子(舊時(shí)妻稱夫?yàn)橥庾?;外言(男子所說有關(guān)公務(wù)之言);外嬖(指宮禁外的寵臣,亦指男寵);外寵(指寵臣;亦指孌童,男色)
(25)又如:外寇(外來的敵兵);外祟(外來的鬼怪、禍祟);外憂(外來的憂患);外比(外附,勾結(jié)外亂)
(26)指吏役人等 [servant]。如:外委總把(清代武官名。地位低于總把);外委(額外委派的低級武官);外場(打雜跑街的人)
(27)以前 [before;formerly]。如:外者(從前,以往)
(28)又如:外戶(從外面關(guān)閉的大門);外祟(指外來的危害);外槨(棺材外的套棺);外好里枒槎(對外人好,對自己人苛刻);外藩(外部屏藩);外廓(外城);外見(顯現(xiàn)于外);外求(求之于外);外舍(在外住宿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