耿
一 耿姓的來源
1 以地名為姓。商代有君王名祖乙,他的國都從相遷到邢,后來的盤庚又把都城遷到毫。邢,在今天的河南省溫縣東。邢的讀音,古代讀做耿。盤庚遷都后,一部分商朝的公族沒有跟隨他南遷,仍然留在了邢。這一部分人就把邢作為自己的姓氏。后來為了與讀做xing的邢姓相區(qū)別,將這個姓的寫法改做耿。
2 出自姬姓。商代末年有耿國,在今天的陜西省龍門縣南,周朝建立后耿國滅亡。周室封同姓人于耿,又為諸侯國,春秋時又被晉國滅掉。原晉國公族多以原國名“耿”作為自己的姓氏,成為耿氏的一支。
二 耿姓的遷徙分布
耿氏望族居住在高陽(今天的山東臨淄西北30里)。
三 耿姓的郡望堂號
【郡望】
1 高陽郡:本來是戰(zhàn)國時期的高陽郡。北魏的時候設(shè)置青州高陽郡,在今天的河北省高陽一帶。
2 扶風郡:漢武帝的時候設(shè)置右扶風,在今天的陜西省長安縣的西部。
3 河東郡:秦朝初期設(shè)置河東郡。相當于今天的山西省黃河以東夏縣一帶地區(qū)。
【堂號】
美陽堂、懷遠堂:后漢耿秉,博曉書記,曉《司馬兵法》。明帝拜為駙馬都蔚。征伐匈奴,破車師,章帝時拜為遼渡將軍。匈奴懷其恩信,又拜征西將軍,北擊匈奴,大破之。 登燕然山,被封為美陽公。他死的時候,匈奴舉國痛哭,甚至把頭搶破,所以又叫“懷遠堂”。
四 姓耿的歷史名人
1 耿秉:字伯初。東漢扶風茂陵人。永平十六年,以駙馬都蔚與奉車都蔚竇固等擊匈奴。第二年又與竇固一起深入車師,在那個地方設(shè)置了西域都護。永元元年,耿秉作為征西將軍,副車楫將軍竇憲。聯(lián)合南匈奴擊敗北匈奴,追到塞外三千余里。從此以后,北匈奴就一蹶不振。耿秉成為西漢時期著名的將軍之一。
2 耿丹:字仲釗,湖北安陸人。宣統(tǒng)三年,武昌起義,他領(lǐng)導陸軍第三中學學生參加起義。黃興任戰(zhàn)時總司令時,他擔任參謀。鄂都督府成立近衛(wèi)軍,任近衛(wèi)軍標統(tǒng)。后來改為第五師,任團長,駐防鄂城。民國2年,湖北裁兵,赴英國留學,進入倫敦大學,專門攻讀政治經(jīng)濟學,獲得博士學位,民國8年回國。歷任北京大學教授、武昌大學教務(wù)長、武昌商業(yè)??茖W校講習。民國15年8月,北伐的時候,擔任中國國民黨第十五軍黨代表及政治部主任,兼漢口特別市黨部委員;同年加入中國***。民國16年5月,武漢國民政府任命他為第十五軍副軍長。寧漢分裂以后,辭去職務(wù)。計劃組織力量到鄂東地區(qū)領(lǐng)導農(nóng)民舉行武裝起義。8月11日被逮捕,未幾,被殺害。終年36歲。
3 耿幼麟:河北任縣人。肆業(yè)于河北保定陸軍軍官學校,曾經(jīng)在馮玉祥部任團長、師長??谷諔?zhàn)爭時期,歷任國民政府后勤部西北辦事處主任、第三十軍副軍長,第九戰(zhàn)區(qū)、六戰(zhàn)區(qū)、一戰(zhàn)區(qū)兵站總監(jiān)部總監(jiān)??谷諔?zhàn)爭勝利后,擔任北平第五補給區(qū)中將司令。民國38年9月,受陸軍中將。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去臺灣。1973年旅居美國。1981年定居北京。為全國政協(xié)委員。1983年9月26日在北京病逝。終年88歲。
4 耿壽昌:西漢理財家,歷算家。宣帝時任大司農(nóng)中丞,在西北設(shè)置“常平倉”,用來抑制糧價的上漲。后來被封為關(guān)內(nèi)侯。精通數(shù)學,修訂《九章算術(shù)》,又鑄造渾天儀觀天象,著有《月行帛圖》等 。
5 耿舒:東漢建威大將軍,茂陵人。
6 耿奉訓:元朝良吏。他辦案公正,解決了好些冤獄案,他為人又很善良,碰到饑荒,他就將自己的俸祿拿出來救濟百姓。